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2019-10-07 01:03
  •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

  大江奔腾,港通四海。长三角,这片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改革开放的创新试验田,在党中央、国务院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再起宏图。

  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全省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服务实施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宁波三江口.png 
宁波三江口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2018年12月26日,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2019年浙江要抓的三件大事之一。

  2019年1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了浙江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路径:坚持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充分发挥浙江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数字经济、绿水青山、民营经济等优势,制定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19年5月6日,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浙江要以更大格局、更高质量、更好环境、更强合力,推进接轨融入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019年6月1日,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让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再次提速。

  2019年6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出台了《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对全省域、全方位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的“一极一翼一园一区”迅速成为浙江全省上下的行动目标。

  创新共建 强劲动能

  近年来,浙江通过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一强三高十联动”科技新政等举措,积蓄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共同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协同体系夯实了基础。

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png 
湘湖5G智能网联无人车

  高能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中电科长三角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

  以高新区、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温州环大罗山、台州湾、绍兴、金义等科创廊道逐步形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

  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渐入佳境,为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了经验、作出了示范。

  高水平创新优势日益凸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速推进,长三角5G网络协同布局、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进度加快。杭州建成全国首个5G连续覆盖体验区,“5G之城”呼之欲出。

  工业互联网建设扎实推进。“企业上云”成为浙江企业的共同选择,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上云企业1.35万家,累计达30.29万家。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一代集成电路等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数字经济生态正在形成。

  高层次创新资源快速集聚。目前,在浙“两院”院士有51名,“国千”“省千”人才分别达到893名和2351名,居全国前列。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高校(浙大)系创新创业“新四军”持续壮大。2018年,杭州、宁波、嘉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4位。

  协调共进 深化融合

  近年来,浙江主动服务上海并承接上海辐射、全面加强与苏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为推进区域间协同发展探索蹚路、积累经验。

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png 
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

  接轨上海进入新阶段。☆在陆地,嘉兴市以“当好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为己任,积极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湖州市以“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枢纽、大上海都市圈的西翼门户”为目标,积极推进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

  ☆在海上,随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加快建设和浙沪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的实施,舟山迎来了全面接轨上海的新机遇……

  ☆在“空中”,宁波前湾新区联合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在上海设立了5个离岸创新中心,嘉兴、金华、衢州等市在上海重点园区、高新区建立了一批创新飞地,产业创新合作蓬勃开展。

  毗邻合作呈现新气象

  ☆在浙北,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火热开展。杭州、湖州与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共同签署行动倡议,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绿色发展增长极。

  ☆在浙西,一条杭黄高铁线,将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绩溪龙川、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西递宏村等7个5A级风景区串成一线,形成了流动的新时期“清明上河图”。

  ☆在浙南,随着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的加快建设,一个进口消费品“世界超市”正在浙江南大门快速崛起。

  省域一体开辟新境界。从今年4月开始,短短3个月间,浙江先后批复设立了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和宁波前湾新区。这是建设浙江大湾区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打破行政壁垒、探索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尝试。

  随着杭绍一体化、甬绍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嘉湖一体化和杭嘉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各类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各类园区的整合提升,浙江市县域之间的多级行政分割被逐渐打破,省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浙江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联动,促进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绿色共保 开辟新境

  近年来,浙江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同时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生态屏障、生态廊道联合共建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为合力打造美丽长三角守住了生态底色。

安吉余村2.jpg 
“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

  全力扼守生态保护红线

  去年7月,浙江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将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和管辖海域面积划入红线保护区范围,形成了“三区一带多点”的保护格局。

  浙江坚持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并出台实施意见,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给全省领导干部戴上了“绿色紧箍咒”。

  浙江从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到打造环境监管执法最严省份,进一步擦亮了长三角南翼的发展底色。2018年,浙江森林覆盖率达61.2%。

  全面攻坚环境污染防治

  ☆动真碰硬护蓝天。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废气整治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整治项目稳步实施……今年上半年,全省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激浊扬清还碧水。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定实施城镇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今年一季度,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86.4%,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

  ☆清废净土保安全。有效推进重点土壤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有效削减;加强固废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打击固废违法倾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

  全面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深入推进“四条诗路”核心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十大名山公园和十大海岛公园建设,衢州、丽水核心区建设初见成效,“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域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逐步形成。

  全心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乡村旅游渐入佳境。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中,浙江共14个乡村入围,位居全国第一。

  ☆“消薄”攻坚捷报频传。随着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浙江村庄的经营路子越走越宽。截至2018年底,浙江85%以上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总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18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0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城乡发展差距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小。

  浙江提出,要合力打造生态美丽长三角,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开放共赢 再创优势

  近年来,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提振民营企业为重点,打好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组合拳,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推动建立长三角统一开放大市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夯实基础。

  宁波舟山港.png

宁波舟山港

  营商环境挺进“最优”

  “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各地“网上办”“掌上办”“一证通办”“全城通办”成为常态。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有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创了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浙江提出,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加强三省一市“放管服”改革联动,加快推进长三角标准、要素市场、信用和市场体系一体化。

  开放合作深化拓展。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现代物流枢纽、国际科创产业高地、新型贸易中心、新兴科技中心和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一区、一港、一网、一站、一园、一桥”为框架的“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格局加快构建。

  民营经济再次出发

  浙江全面实施民营经济31条,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了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11+N”政策体系。

  出台实施2019年第一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2019年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

  浙江提出,通过支持民营经济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和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高地,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推动民营经济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民生共享 增进福祉

  近年来,浙江始终把“共享”作为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展示中心.png

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互联互通,交通便民

  以“四枢纽三通道”为支撑,浙江加快建设现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世界级港口群和长三角机场群,省域、市域、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快速形成。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提出高标准建设大通道,共同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进联结长三角、辐射全国、通达国际的大通道大枢纽建设。

  互补互助,教育利民

  ☆在高等教育方面,原先的长三角名校联盟不断扩容,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热潮渐起。

  ☆在基础教育方面,长三角地区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跨省教育交流方面,各种论坛、赛事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已涵盖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等各个层次。

  浙江提出,要以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大学联盟为重点,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联合发布区域教育发展计划,着力培育长三角教育合作发展高地。

  互利互赢,医疗惠民

  在6月举行的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推进座谈会上,新一批统筹区加入联网覆盖范围,这标志着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在上海市二、三级主要医疗机构和江苏省、浙江省所有设区市已实现全覆盖,安徽省有4市纳入联网覆盖范围。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有29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三省一市医疗机构覆盖已达1200余家。

  浙江提出,与相关省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养老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

  互惠互享,文化育民

  着力推进长三角公共文化互惠共享,浙江提出,要弘扬红船精神、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动长三角区域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等机构联盟建设;推进长三角文化活动优质品牌资源整合,持续放大越剧、婺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等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着力推进长三角公共文化互惠共享。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真的,令人骄傲!


发布于2024-04-24 21:11:23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