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

  • 2021-02-13 11:33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新华社南京2月13日电  题:探访“穿江龙”——走进国产盾构机穿越长江现场

  新华社记者 陈席元

  2月10日,记者来到长江南京段八卦洲,探访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工程,这是长江上首次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

  据负责盾构施工的中交天和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部经理李腾蛟介绍,这台“振兴号”盾构机直径15.03米,有5层楼高,总长153米,重达4000吨,犹如一条穿江巨龙,在地下掘进1年多,目前距长江南岸的燕子矶只剩百余米。

  记者乘车从隧道北口驶入,隧道壁由混凝土预制管片拼装而成,当前盾构机已掘进1878米,最深处位于江面以下79米,顺利通过了长江大堤、断裂带等特殊地质环境。

  李腾蛟提醒记者:“你仔细看,管片间的缝隙没有水印,说明我们盾构机的智能拼装精度非常高,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150多米长的大家伙,涉及刀头掘进、泥浆冲洗、管片安装等复杂工序,记者原本以为至少要十几人分工操作,没想到控制室仅几平方米,只有2名技术员在监控操作台。

  “这台国产盾构机首次采用了常压换刀、刀具全状态监测等自主技术,其中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施工中还创造了1.5公里不换刀的国内纪录。”李腾蛟说。

  看到盾构机正进行换刀作业,记者蹲着走过半米多高的通道,来到盾构机最前端,两名头戴蓝色特种作业盔的小伙子正将刀盘部件拆卸出来。

  “我们现在就处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以直接开展作业,这就是应用常压换刀技术的效果。”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朱景山说,几年前,国产盾构机还不掌握这项技术,换刀作业时需要用高压对抗泥土的重力,人员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半个小时,就要到减压舱进行4个小时的减压。

  “常压换刀大大提高了换刀作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员安全。”李腾蛟告诉记者,今年项目部有125人就地过年,大家筹备了篮球比赛、烹饪比赛等活动,正月初四将全面复工,预计3月抵达长江南岸。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