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

  • 2022-03-10 16:2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安徽省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号召,稳面积、增投入、保丰收,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817.5亿斤,居全国第4位,实现“十八连丰”。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全省粮食产量近年来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同时,作为全国5个商品粮调出大省(分别为:黑龙江、安徽、内蒙古、河南、河北)之一,每年调出粮食1300万吨以上,占总产1/3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贡献。但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由于种植结构原因,农田水利投入大,粮食产出效益低,造血功能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地方发展,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前10位的县,有9个是国家和省级脱贫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对主产省和主产县的财政奖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者越吃亏”。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

  一、建议加大对粮食主产省和商品粮调出大省支持

  由于农业投入比较效益低,人、财、物投入较大,粮食生产任务越重,地方配套投入压力越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资、人工、土地流转成本等大幅上涨,进一步挤压了种粮收益。从调查情况看,2021年安徽各地粮食生产亩均净利润200元左右(其中:玉米、大豆亩均净利润分别仅为43元、119元),远不如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设施农业的收益。为调动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性、缓解财政困难,中央财政从2005年起,设立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018年进一步完善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制种大县、“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省份给予奖励,促进粮食、油料和制种产业发展,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2018—2021年,中央财政分别补助我省资金29亿元、32亿元、35亿元、36亿元,转移支付规模居全国第3位。从实施情况看,该项政策有力地保护支持了地方抓粮积极性,但由于资金规模总体偏小,跟不上成本上升速度,对缓解财政压力、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还不够突出。以2021年为例,安徽产粮大县平均获得中央财政奖励约5000万元,但仅高标准农田建设1项,地方承担配套投入普遍在1亿元以上(如濉溪县达2.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大。为增强粮食主产区自我发展和财政收入增收能力,安徽全省上下自力更生、积极作为,启动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行延链补链强链和全产业链升级,健全“沿途下蛋”机制,着力培育稻米、小麦、玉米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做大蛋糕,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均翻一番、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不让粮食主产区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掉队。

  根据调研情况看,安徽产粮大县基本都是经济小县、财政困难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短板亟待加快补齐,建议:一是建立中央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每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增幅不低于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2021年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增长2.8%)。二是在现有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基础上,增加设立商品粮调出大省奖励资金,以各省商品粮调出量为分配因素。三是提高中央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至1500元/亩以上。四是提高中央对产粮大县中小河流治理补助比例,比照西部政策,由目前的55%提高至70%。五是加大对产粮大县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在分配车购税以奖代补资金时,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等级、路网密度偏低的因素,支持加快补齐短板。六是加大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倾斜,针对目前产粮大县公办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均经费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86.7%、91.8%的情况,支持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建议加大对安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资金支持

  截至“十三五”末,安徽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5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8320万亩)的59.5%。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安徽省到2025年将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25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5%。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稳产丰产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按照目前建设成本测算,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标准农田,安徽省亩均建设投入需达到3000元以上,丘陵地区、山区亩均投入要达到4000—6000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克服财政压力,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2021年主动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由1500元大幅增加至2250元,在中央亩均投入保持1000元左右不变的情况下,将地方财政亩均投入由500元增加至1250元(省市县年度新增投入37.5亿元)。尽管地方各级财政承担了巨大的支出压力,但仍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实际需求。按现行标准测算,2022—2025年,全省再新建1300万亩(含争取农业农村部增加任务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地方需投入162.5亿元,加上改造提升任务,投入更多,压力巨大。

  建议:

  一是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大对安徽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在现有规划任务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再增加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00万亩。到“十四五”末,安徽省力争高标准农田总建设面积达到6750万亩,占耕地面积80%以上。

  二是中央财政综合考虑安徽作为粮食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地方投入压力大以及近年来物价和建设成本提升等因素,提高中央对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由现阶段每亩1000元左右提高至1500元左右,通过各级投入合力,使安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逐步达到3000元,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夯实粮食稳产增产根基。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真的,令人骄傲!


发布于2024-04-24 21:11:23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