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

  • 2024-05-17 10:24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作者:

  编者按:

  北联黑龙江,西进内蒙古,南接辽宁,东出大海……立足新起点,吉林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以东北地区协同发展激发振兴合力,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快建立健全省际合作机制,加强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的融合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期,新华社吉林分社组建报道团队,与白城日报、白城广播电视台的骨干记者,一起深入吉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四个县市,围绕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东北省区之间加强对外开放、产业合作、通道建设等联动,展开采访调研,感受到当前东北地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作为,捕捉到一个个来自一线的鲜活故事,形成一组多篇报道。

  吉林向北:一桥联南北 邻居变伙伴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动脉。近年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联合机制,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运输通道,提升客运货运效能,打通区域动脉,激发发展潜能。

  江水潺潺,春光正好。吉林小伙赵凤佳驾驶小轿车经过大安(白城下辖县级市)嫩江大桥收费口,他和女朋友田雨刚从黑龙江肇源县探亲归来。

  “从肇源到大安,开车走大桥就20多分钟。以前大桥还没通,那时候坐船去她家,一折腾就一整天。”赵凤佳说。

  赵凤佳口中的大桥是位于国道牙四线(G232)、跨吉黑两省的嫩江大桥。大桥建成前,这条路曾被当地人称作“断头路”。“嫩江两岸居民同饮嫩江水,同吃嫩江鱼,可陆路交通不畅,大安、肇源的百姓往来,冬天要到冰上走,夏天得靠轮船摆渡。”吉林省大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延哲说。

  为了打通这条“断头路”,吉黑两省开始筹建嫩江大桥。经多方共同努力,2023年11月,2640米长的大桥正式通车。两岸“邻居”变得更近了。

  “大桥通车后交通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大安至大庆、哈尔滨的陆路里程分别缩短60、90公里。”王延哲说,作为连接吉黑、内蒙两省一区的又一陆路通道,该项目进一步打开了吉林西部、黑龙江东部“大门”,延伸了哈长城市群发展路径,极大便利了群众出行。

  路通了,串门多了,大安市街头,人流、车流不断。以前,白城地区往来的车辆到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要绕道松原,路程往往要2小时以上。如今黑龙江沿江的十个乡镇到大安只有二三十公里,往来只需20多分钟。目前,大桥每日车流量约为2500辆,平均收入约4.7万元。

  路通了,旅游火了,吃烧烤、泡温泉……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嫩江湾成为现实。今年以来,大安市举办的各项活动吸引了不少黑龙江肇源地区的游客。“正月十五当日接待游客6.1万人次,嫩江大桥黑龙江入口车流量较平日增加1000余台次。”大安市文旅局局长刘春兴说。

  时隔两月,春暖花开,大安市文旅市场热度依旧。在大安市凤翎渔村,肇源游客姜国龙正为过两天的团建提前“踩点”。“大桥开通后我们常来大安玩,比去大庆市里还方便。”姜国龙说。

  “嫩江大桥的开通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去年凤翎渔村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营业收入近400万元。”大安市大赉乡党委副书记曲瑞雪说,每到节假日,不少黑龙江游客会选择开车来这住一宿,吃点江鱼,大安人也常去大庆、哈尔滨玩。

  路通了,市场活了,一桥架起合作支点,区域内企业间的交流更频繁,生产资料的运输更方便。4月下旬,东北黑土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大庆货车司机王守林拉着辽宁省锦州市芦田化肥厂的30吨化肥经过嫩江公路大桥前往黑龙江杜尔伯特,“没通大桥以前光过浮桥就得1个多小时,现在1个多小时就能开到杜尔伯特,一周能来回跑十几趟,跑一个来回就能赚将近2000元。”王守林说。

  大桥的开通不仅让大安、肇源两地合作日趋紧密,更打通了东北“三省一区”交通大动脉。以大安为轴点,长春、白城、松原、大庆、哈尔滨、乌兰浩特等地的6座机场环绕四周,“2小时经济圈”让东北地区的经贸往来更加通畅。

  如今,大安与肇源两地政府正推进文旅商贸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在城乡建设、文化、医疗、住房等方面共创共建,激活两地企业和群众的交流热情,拓展两地合作发展空间。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跨区域通道建设,一批能促进区域发展的桥梁、公路、铁路通道正有序推进。去年9月,桓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吉、辽东部通道……铁科高速、沈白高铁等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赵凤佳和田雨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满是憧憬。“我俩住白城,去哪都方便,今年就要领证结婚啦。”田雨说。

  吉林大学商管学院教授李北伟指出,大桥的开通为两省加强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区域性大市场的形成。当前,两地文旅市场互动频繁,人员流动更加畅通,区域协调发展势头良好。未来要立足两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在市场融通、通道建设等方面继续发力,实现区域协作共赢。(记者 颜麟蕴 司晓帅)

  吉林向南:一水系三地 联动谋共赢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近年来,吉林省依托辽河的自然联系,推进区域合作,加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人文经济等领域合作,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为抓手,共同谋划区域协同发展。

  让辽河流域“绿波荡漾”

  从辽河岸边到湿地,从水文化到水生态,再到绿水长廊,水润万物,绿沁人心……吉林、辽宁、内蒙古三地持续加大对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多方位、立体式治理,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吉林省在辽河流域集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强力实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创造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四平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与铁岭、通辽等地联系沟通,推动地方治理协同合作,共同破解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流域共同立法探索新路子、新模式,提供新经验。

  牵引省际区域“流金淌银”

  这几天,位于双辽的吉林省天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饲料添加剂项目现场,机械运转不停,一派忙碌场景。

  “项目建成后,我们将依托吉林和辽宁的玉米等优势资源,做强产业链条。预计项目达产后,产值可达6.8亿元,工业增加值率7.13%,税收1334万元。”吉林省天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博说。

  近年来,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辽宁省铁岭市和吉林省四平市共同推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

  例如,吉林省四平市先后举办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农产品展销会和吉林省换热器产业发展恳谈会等活动;参加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三大招商周活动,共签约项目15个,签约额153.1亿元;示范带动东北四省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8000万亩以上……一个个举措,推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全方位共谋合作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统筹规划协调,推动产业项目跨区域布局、市场资源跨区域配置、人才跨区域流动等诸多发展要素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四平市发改委副主任沙起航说。

  在交通方面,互联互通工作正加速推进。

  四平叶赫至杨木林段交通项目、环二龙湖公路项目和长春经辽源至通化段铁路项目和集宁至赤峰至通辽至长春高铁项目等7个跨省城市重点路网建设项目正在火热进行。

  在交流方面,多地常态化开展多领域合作。

  在第二届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会议上,两省一区省直金融机构分别与六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六市政府、重点企业及金融机构合作成果72个。

  在产业方面,项目持续落地产业链不断延展。

  辽宁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平双辽投资年产8000吨饲料添加剂项目、辽源市宝丰矿山机械厂和四平一正药业采购原料药等4个项目分别与六市企业成功签约。

  此外,多地还将依托六市一体化发展优势,围绕汽车、粮食农产品加工和医药健康等产业全面推进合作,完成六市一体化年度工作目标,助推各方利益最大化,推动实现更大发展。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吉军表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体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持续提升,推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吉林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与东北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在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上下功夫,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抱团发展,必将形成协同发展合力。(记者 马晓成 李政孚)

  

编辑: 郑伟玲
推荐阅读
长三角地区已组建19个产业链联盟


发布于2024-06-05 23:30:10

援藏力量助高原农场焕新颜


发布于2024-06-01 10:17:12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宣传视频


发布于2024-05-30 17:10:48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