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

  • 2024-05-17 18:54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 刘雨彦 蒋肖斌

  实习生 刘雨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浙江嵊州古称“剡”,是李白笔下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是令杜甫欲罢不能的“剡溪蕴秀异”,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诞生地。如果你来到嵊州,不妨去女子越剧“娘家”施家岙的越剧小镇走走,在古戏楼听一折委婉悠长的折子戏,在临街的铺子品一碟嵊州小吃,不能错过的还有中国首家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

  作为嵊州本地人,90后小伙儿陈鹏远对越剧并不陌生。“很多人从小都会哼几句。”陈鹏远说,“小时候学校里都教过些简单的越剧唱段,农村也会请戏班子来唱戏。”但是参观过越剧博物馆后,他对这个熟悉的剧种有了全新的认识,“博物馆让我第一次对越剧有了这样系统又细致的了解”。

  越剧博物馆有3个常设展厅,越剧厅、嵊州历史文化陈列、越剧艺术体验中心,各有侧重,共同呈现越剧与嵊州相依相伴的故事。馆内藏品众多,有19世纪潘法金唱书用的鳖鼓、有花衫鼻祖施银花的光片龙纹蟒、越剧改革倡导者袁雪芬的麻布旗袍,还有越剧创始人之一马潮水的《越剧发展书》手稿等。这些藏品穿越岁月,将越剧的百年变迁具象化地呈现在参观者眼前。

  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向记者介绍,越剧博物馆的建立离不开一代代越剧人的努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嵊县越剧团(嵊州市越剧团前身)编导们开始收集整理越剧发展遗存和史料;1962年,越剧之家成立后,这些珍贵遗存和史料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展陈场所;1990年,越剧博物馆开放,它们成为馆内的首批藏品。

  一名游客告诉记者,他觉得越剧博物馆互动感很强:“参观过程中有很多沉浸式体验环节,讲解员除了介绍专业知识,还会演唱越剧片段;二楼的互动区可以换上越剧戏服学唱、留影,我还遇到专业越剧老师在现场指导。”

  在施家岙,大部分来到越剧博物馆的观众还会到近在咫尺的越剧小镇游览。越剧小镇以越剧文化为中心,将越剧与文旅产业相融合。2023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越剧博物馆新馆正式搬入越剧小镇。

  陈鹏远说,在越剧小镇建设前,施家岙虽然山清水秀,但只是个普通的乡村,越剧文化没有得到重视与保护。这个村子似乎与“女子越剧的起源地”的身份不大沾边,一些越剧戏迷慕名而来后总感觉有些失落。而现在,越剧在小镇中变得更“鲜活”了。

  观众走出越剧博物馆的“馆舍”,步入越剧小镇的“天地”。陈鹏远感叹:“漫步在小镇里,穿梭在街巷中,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古戏楼上的吴侬软语,那是梁山伯祝英台十八相送、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戏迷馆的越剧唱教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水袖婀娜;街巷中随时随地上演的沉浸式越剧,游客可以遇到携手同游的梁祝二人,还有何文秀、九斤姑娘等经典越剧角色。

  今年“五一”假期,除了常规活动,越剧小镇还新增了水上越剧快闪、源自越剧《彩楼记》的相亲秀等创意表演,吸引近4万游客。

  越剧博物馆和越剧小镇,在文化功能上也是互补的。目前,越剧博物馆是越剧小镇的“硬核”文化体验项目,为越剧小镇吸引客流,增加文旅收入。而小镇为越剧博物馆提供了周边基础配套服务。越剧小镇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是专业化的文化场所,但能提供生活类服务的比较少,“比如,越剧小镇建设的小镇食堂就能补上餐饮服务的缺口”。

  通过越剧小镇,越剧博物馆的文化触角延伸至馆外,创造了一个覆盖面更广、维度更多元的文化空间。目前,小镇正在建造十姐妹剧场,预计在2025年前建成。工作人员介绍,越剧小镇的建设希望集合越剧小镇、越剧团、越剧艺校、越剧博物馆等4项越剧文化项目,共同培育越剧小镇主体。新的剧场建成后,还将有越剧团驻场演出,丰富小镇文化生活。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援藏力量助高原农场焕新颜


发布于2024-06-01 10:17:12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宣传视频


发布于2024-05-30 17:10:48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