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资料库

  • 2021-05-19 15:53
  • 来源: 太湖潮
  • 作者: 青衫客 小杰子

  ◎青衫客 小杰子/撰稿

  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思想引领;

  越是信息爆炸,越需要评论领航。

  在众说纷纭中先声夺人,

  在众所周知中见所未见,

  在众声喧哗中一锤定音,

  评论,不仅没有式微,

  而且愈发重要。

  上周五,在江阴举办的这场大会上,长三角媒体评论界大咖云集。拿业界来说——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 刘庆传

  浙江日报社全媒体评论部副主任 王玉宝

  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上海呆耳文化创始人、资深媒体人 连清川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首席评论员 朱珉迕

  澎湃新闻评论部总监 陈才

  ……

  他们都是长三角媒体评论界的实力派。

  大咖们能量大,但面对的课题也很难。

  网络评论的生产、扩散、接收,观点的表达、传播、汇聚,就像是浪与浪的激荡、云与云的交汇,让舆论场风生水起。

  新时代、新挑战,网络评论如何守正创新,这个课题难度很高!

  不要把评论当世界

  而要把世界当评论

  活动前一天,出于好奇,朱珉迕特地前往离会场不远的华西村溜了一圈,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震撼的东西”。

  华西村有句话叫:不以华西为世界,而以世界为华西。

  朱珉迕认为,把华西村改为网络评论工作也合适。

  不要把评论当世界,而是要把世界当评论。

  网络评论要做大、做强,需要跳出圈子看圈子,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评论部是跟时政报道是在一块的,专职做评论的人数非常少。

  “这两年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评论本身它不是包打天下的,大家这两年看到网上评论非常容易,很多时候事实你都不知道,一、二、三、四搞不清楚的时候,评论已经有很多了,但是这个时候恰恰评论是很无奈的。” 朱珉迕说。

  虽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职的评论员屈指可数,但是整个报社有一个大评论队伍的格局,记者可以写评论,甚至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报道,本身就带有评论的功能。

  如果站在这样的视野上看待评论工作,可能会跳出所谓的传统的人手紧这样的一些问题,去更好地集合力量,同时更好地发出声音。

  只有观点没有事实的声音一定不是好声音,但是所有事实光靠评论员来提供,这个对评论员来说也是勉为其难的,所以需要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要把世界当评论,要看到世界的复杂性。在现在后真相时代,评论要发出更多有价值的声音,需要尊重复杂性。网上很多高流量的言论是相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可能会一边倒的,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网络评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把复杂性揭示出来,复杂性揭示出来才有对话的空间,才可能真正服务好大局。

  所谓主流的声音

  能见度、显示度高吗

  媒体可以发出自认为是主流的声音,但是它的能见度、显示度是不是很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创新,我就试过一段时间的音频,两三分钟把主要的观点录制起来,我当时还是比较用心,专门买了专业的录音话筒……做了不到半年后来停了,原因就是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我还要花半个小时提炼核心观点,一遍遍录好满意才上传……” 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说。

  新媒体表达需要创新,而表达创新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有的时候甚至困难重重。

  音频方面的探索,澎湃新闻颇有心得。

  去年,国家倡导就地过年,澎湃新闻做了一个专题,约了20多位大咖,请他们写“就地过年”的感受。

  最后呈现的形式除了文章之外,还请有专业朗诵经历的人把文章朗诵下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制作成音频的产品。十篇文章结合起来,做成一个“读年”系列,反响非常好。

  澎湃新闻评论部总监陈才认为,评论要有作为,首先要敢说,就是在重大领域、热点话题上不缺席,要勇敢地发声,包括一些国家的政策,要去解读,不要给自己设禁区;

  其次要能说,对一些专业话题,要有专业的见解,一个话题说要说在点子上,比如说讲经济,讲CPI,要写得专业一点;

  还有就是会说,就是要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语言要生动活泼,表达要深入浅出,多用“网言网语”。

  在表达创新方面,澎湃新闻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海报新闻,比如《坐着高铁看中国》,海报立足于朋友圈的圈层传播,这种形式经过实践发现,是能够打动各方的一种表达形式。

  “很多时候媒体希望评论员特别能写,特别有思想。现在很多人慢慢地也在转变。思想它本身的载体,它的符号形态本身是有多样性的,文字、语言只是它的载体之一。”浙江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副主任王玉宝说。

  “万物皆媒”的时代,新闻媒体既要有“俯身笔耕”的老本领,又要掌握“云端漫步”的新本事。

  现在的网络评论越来越有立体化呈现的趋势,比如,在评论中嵌套图片、漫画和音频,这样一来网评阵地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写手”,更像是精通全媒体编辑和发布流程的融媒体评论员。

  算法主导的时代

  更需要把关、引领的“总编辑”

  人群在哪里,网络评论就要拓展到哪里,网络评论要紧跟民生关切,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平台把“戏”唱得出彩,唱出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打造出特色频道,建设精品栏目,把网络媒介硬件“用”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安徽“中安在线”副总编辑张晓丹给出的答案是:总编辑抓评论。

  第一流的媒体,总编辑亲自抓评论;

  有的媒体,主编亲自抓评论;

  还有媒体,既没有评论也没有评论的栏目,偶尔出一篇评论的文章这种叫编辑抓评论;

  最后一类就是没人抓评论。

  “中安在线”一直贯彻总编辑亲自抓、亲自写的理念。

  总编辑亲自抓,体现媒体担当,体现重视,引导全员参与;另一重意思是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把关、主导、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现实中,网上的舆论和网民的诉求呈现一个多元化多形态的分布,有时候甚至形成了一个有点波浪汹涌的舆情。

  有时候,部分网民的观点是愤怒的、悲观的,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客观中立的网络评论,作为第三方去引导缓解这样一个对立情绪,去营造这样一个共鸣的情绪。

  面对网络传播,有时候需要快一些;而有的时候则要态度上慢一些,因为,在事实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负面情绪很容易被一些不实的言论去放大、扩散化,网络评论要做的是在其中做到暂停的作用,不是分析事实本身,而是把这种情绪暂停一下。

  作为评论员,客观理性是最重要的,但情怀还是第一位的,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徐迅雷的写作标准有“三个尊重”:尊重事实、尊重常识、尊重逻辑,即对评论要做事实的判断,要做常识的判断、逻辑的判断。

  但他更强调有情怀的表达,评论一定要重视情怀,情怀是评论的很高的境界,言之有情能够引起共鸣,便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看和转。

  通过各大平台多年来的实战的淬炼,媒体人越来越意识到:在不断面临各种挑战的复杂舆论环境下,网络评论是不是有效,就看能不能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真正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要说的与想听的统一起来。

  情怀和流量并不矛盾,最近微博上很火的一部剧,叫《觉醒年代》,很多人觉得“90后”“00后”不会去看这种剧。

  但从社交平台的反馈来看,无论什么时候,这种正直的、善良的、真诚的,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都是会打动观众的。

  出品:报业集团无锡观察融媒中心

  运营:“太湖潮”网评工作室

  策划:倪均 赵晓军 史春阳

  图片:钦嫣

  编辑:人杰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