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正能量

  • 2021-08-10 07:10
  • 来源: 解放军报
  • 作者: 程 成 安普忠 王凌硕

  高玉华。陈兵摄

  人物简介:高玉华,男,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一中队四队技师;扎根国防工程维护管理岗位30多年,精通50余种装备操作维修,参与编纂专业教材10本,探索快速抢修方法30余种,培养专业技术骨干500余名。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

  “嘀,嘀,嘀嘀……”供电系统遭“敌”袭击,报警灯闪烁不停。若损毁的发电机组短时间内无法抢修成功,指挥中枢将彻底瘫痪。

  夏日,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危急关头,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技师高玉华赶到现场,对庞大的设备展开快速检修。

  昏暗的操作间内,秒针嘀嗒作响,撞击着大家紧张的心。高玉华果断合上阀门,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移动,调整参数。一番紧张操作后,他按动开关,发电机组顿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决胜时刻,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从事修理专业32年,维修“大拿”高玉华早已习惯了这种“读秒时刻”。一次次争分夺秒、一次次创造奇迹,高玉华的身上有种超乎寻常的干练和果敢。

  在抢修一线,高玉华留下了太多“第一时间”——

  随着新装备配发,维修专业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机身变小了,马力却变大了;仪器变精密了,对操作手的技能要求更高了。初中毕业的高玉华没有退缩,第一时间自修了多门大学本科课程,并熟练掌握了编程技术。

  抢修装备如同百米冲刺,每一秒都事关战斗成败。“抢抓第一时间,我们就多了一分胜算。”高玉华说,未来战场瞬息万变,一旦装备发生故障,留给修理工分析和判断的时间十分有限。

  战友们常这样评价他:“只要老高在现场,我们就像是吃了‘定心丸’。”

  可高玉华不在现场该咋办?为此,该大队领导特批高玉华享受一项特殊待遇:宿舍里专门安装了一部军线电话。

  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故障诊断热线”,用于为分散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单位第一时间提供技术支持,人称“老高热线”。

  一天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高玉华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抓起电话应答。电话那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老高,我们一台机器的喷油泵卡死了,现在整个工程供电全部瘫痪。演习凌晨就要打响,怎么办?”

  “别慌,你这样……”高玉华凭借过硬的本领“盲诊”,一步步指导演习场上的战友排除故障。

  几分钟调试后,高玉华果断决定:“重新调整油量和参数,重装重启!”刹那间,电话里传来了柴油发电机启动的马达声。

  这些年,身为一名老兵的高玉华,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牵头成立“高玉华工作室”,带领多名高级士官研究破解专业难题,编写新型装备操作规范,工作室先后孵化出20多种专用器械,总结出10余种故障排查法;

  从台前走向幕后,转型教练员为数千名士官学员授课,他发明的气门拆装工具、汽缸套安装专用工具等20多种专用器械,深受广大官兵喜爱;

  ……

  这些年,高玉华并不满足于在热线前“坐诊”,而是经常外出“巡诊”,平均每年维修机械60余台次。

  时间的齿轮,流转着岁月,32年弹指一挥间。今年,已经超期服役的高玉华又一次递交了延期服役申请书,他一笔一画签名,郑重按下手印,眼神里写满了坚毅。

  “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战斗到最后一刻。”不知不觉间,高玉华的军旅生涯进入最后的“读秒时刻”,但他身后已经崛起一个过硬的士官人才方阵,他们的身影正活跃在信息化演兵场。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一只额河螯虾的“北繁南养”路


发布于2024-04-19 17:24:38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