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正能量

  • 2022-04-21 23:5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李师哲 记者 史睿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0日下午,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十八岗村委会接收了一批特殊的抗疫物资,包括2000只医用口罩、120瓶洗手凝胶......这些物资不是来自官方配发或企业配送,而是一位普通党员的自费捐赠,他就是合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民警刘晓龙,也是一名下沉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

  刘晓龙在基层防疫一线工作

  测量进出人员体温

  核验群众“两码”

  “自掏腰包捐赠防疫物资,有情有义有担当......”当天晚上,合肥人的朋友圈里转发着这样一条暖“心”闻,事件当事人——合肥边检站民警刘晓龙被迅速“围观”,获得群众一致点赞。

  “看到基层抗疫物资消耗巨大,我就想尽点绵薄之力。”不管面对怎样的褒奖,刘晓龙都十分淡然,“组织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紧要关头必须冲在前面。”

  从执法者到志愿者,变身“温柔小哥”

  4月上旬,刚刚从口岸“外防输入”闭环勤务中解封的刘晓龙,又第一时间响应合肥市直机关工委号召,报名参加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

  “不管是外防输入还是内防反弹,都是国家防疫大局,咱们作为党员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刘晓龙笑着说道,眼神里似乎看不出一丝疲倦。实际上,长时间的两线作战、连续奋战,早已超出了身体负荷。作为边检民警,刘晓龙担负着合肥机场国际货运航班的检查监护任务,风险高、战线长,疫情防控、口岸管控压力巨大,在停机坪一次监护常常达四五个小时,但无论高温或风雪,他始终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钉在国门战位上,守护万家平安。

  来到市区基层,疫情防控由点扩展到面,形势更加多变复杂,刘晓龙丝毫不惧风险挑战,迅速完成由口岸“执法者”到基层“志愿者”的身份转变。

  4月9日至今,刘晓龙在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十八岗村某小区定岗值守,对进出人员逐个查验“两码”,严格落实登记报备制度。“经粗略估计,包含车辆在内,每天要查验两码1000余次。”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居家隔离居民的生活需求,刘晓龙还主动为他们提供无接触送餐服务。“从执法一线到群众身边,嗓门也必须压低,这是我给自己的要求。”他一脸认真地说道。近段时间,细心的同事也发现,下沉了半个多月的刘晓龙,连说话都“温柔”了许多。“要争取每一句交流、每一件小事都让群众心暖。”这就是刘晓龙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追求。

  是老兵更是“新警”,该坚守的永不丢弃

  第一次见到刘晓龙,瘦削挺拔、精神干练是他给人的印象。

  2009年,刘晓龙入伍成为原公安边防部队的一名战士,后经改革转隶,加入了我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队伍。

  移民管理警察职能多样、任务多元,既有陆海空口岸的边防检查职责,又承担着戍守万里边关的边境管理重任。2021年2月,刘晓龙主动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远赴西藏阿里边境支援工作。在中印边境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他努力克服缺氧、干燥、大风、严寒,在恶劣自然环境下日复一日坚守,巡逻防控、走访慰问、普法宣传,每一段路都走得那样艰难,却又踩得那样坚实。冰霜风雪侵蚀着他的皮肤,却也让这副千锤百炼的“硬骨头”更加“硬朗”。

  作为士兵转改新警,刘晓龙有着天然优势,却也面临学历文化等水平不高的客观难题。回到合肥后,他暗下决心,为自己制定了“履职本领提升计划”,自己抬标尺、压担子,孜孜不倦学习进步。“现在防疫、执勤之余加班加点学外语、学法律,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做到工学两不误。”他坚定地说。“抗疫阵地不退缩,练兵场上争高下。这是我给自己写的对联。”

  不服输,敢担当。是老兵本色,更是新警风采。

  舍小家为大家,小家庭也能有“大格局”

  自发捐赠抗疫物资

  深入边境地区开展普法宣传

  合肥市“4.18”疫情发生后,刘晓龙迅速行动,并积极动员家人加入抗疫队伍。在他的鼓励下,其爱人王玲也踊跃报名战“疫”。4月18日当晚,王玲接到任务赶赴蜀山区南岗镇支援疫情防控,全身心投入到最紧急时刻、最关键区域的战斗。

  “顾不上想太多,就知道我的肩上是有责任的!”或许是受到丈夫刘晓龙的影响,王玲也从家庭女性化身为一名敢拼善冲的抗疫战士。从夜晚21:00到次日凌晨5:30,她先后协助维持秩序、封控区域,连续工作长达8个半小时。

  “谁也不能合眼,仿佛是感觉不到累。”看到爱人这样辛苦,刘晓龙眼眶微红。

  自从两人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后,家中4岁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越来越少,也不得已暂时交由外婆照顾。

  “总想补偿娃娃,当然也希望他长大后能够认可我们的选择。”说起小家伙,刘晓龙难免露出一丝愧疚之情,但他认为,家风家教也将会是给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

  合肥边检站民警刘晓龙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半个月以来,共计核验“两码”约1.2万人次,审慎细致无疏漏。入党9年、从警13年,他始终扎根在最基层最一线,在守护国门安全的同时,又不忘挂念群众冷暖,勇毅担当、无悔奉献,形成一道靓丽“警”色。

  (李师哲 记者 史睿雯)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